老石于蒜都金乡
2017年12月5日(周二)
今年秋末冬初大蒜长势良好,主要体现于蒜苗横向生长大于竖向生长,整体苗青呈匍匐状健壮,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。但是最近不同蒜田,出现不同程度的蒜苗发现叶黄,萎缩死苗烂根情况,针对这种现象引起不少蒜农的注意,因为关乎到蒜农的切身利益,关乎到来年的大蒜收效,因此不少人纷纷打电话求助解疑答惑,各微信群及朋友圈,同时也闪暴出部分区域大蒜死苗烂根的视频。
据所反映的关于大蒜系列病害的问题,国际大蒜贸易网产区观察员,首先针对金乡产区设定的五处大蒜测产田进行了实地调研,然后分赴金乡部分乡镇察看。
首先谈一下导致这种病害的前提因素。其实这种病发展到目前就是疫霉菌根腐病,根据病理来说,开初是由真菌或细菌通过土壤内水分侵蚀地蛆或线虫伤口传染,病害的严重程度是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或重或轻。今年大蒜齐苗后一段时间温度较往年偏高,又受种蒜时节雨水充足,和种植后大水漫灌影响,造成田间湿度过大,有利细菌繁殖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大蒜种植后气温偏高,大约在十月下旬左右一段时间,特别是下午至傍晚前田间一团团细小黑头蝇,在蒜苗间飞来飞去,此时它们并不是与蒜苗来伴舞,而是来产卵生子,孽根那时就在嗡嗡莺歌中埋下祸端。此时有些人要产生疑问,为什么现在看不到幼虫?幼虫危害后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向下转移。话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又产生疑惑?一般来说地蛆不都是春天发生吗?难道这些小生灵今年也不按套路出牌吗?大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?不信我今天就话匣子打开多说几句,咱就仔细研究一下地蛆的前世今生吧。
大蒜地蛆;大蒜地蛆危害可以分为2个阶段,第1阶段是出苗后越冬前以幼虫为害大蒜,开始危害地上部的幼苗,随着气温的下降,逐渐向地下转移为害地下假茎,易引起蒜苗发黄。第2阶段是抽薹前后,主为害地下部分,幼虫取食大蒜幼嫩鳞茎汁液,或钻入蒜瓣内吸食危害,导致蒜瓣腐烂,蒜头变小,蒜头开裂。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,以幼虫或蛹在大蒜鳞茎内或土中休眠越冬。第2年3月中下旬开始,随着气温的回升,越冬幼虫逐渐上升到1~2 cm深处化蛹。4月上中旬开始羽化。成虫对蒜类有趋性,产卵于蒜苗叶鞘缝隙及土块下,也有的产在叶腋中,一般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~50粒,3~5 d卵开始孵化,先为害大蒜的叶鞘或假茎,再蛀入鳞茎幼嫩组织中危害。5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,5月下旬成虫羽化。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,多在葱、杂草等上危害。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中下旬。第3代幼虫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,10月下旬左右开始为害大蒜苗。11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化蛹或入土越冬。蒜蛆成虫喜欢在干燥的晴天活动,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0-20 ℃,成虫飞翔能力弱,一般在下午16:00活动比较强,早晚主要在蒜田地面活动,阴湿气温低或多风天气躲在土缝中处于潜伏状态;幼虫有强烈的背光性和趋腐性,喜潮湿,常在土面下活动,且能转主危害。常常群集危害,轻者鳞茎被蛀成孔洞,引起腐烂发臭,叶片枯黄,植株逐渐枯死,甚至成片死亡。综合防治大蒜蒜蛆要遵循预防为主。
通过以上论点,地蛆危害大蒜地下部,跟盘造成伤口,自此病菌乘虚而入,大蒜根腐病多由细菌侵染引起,植株感染细菌后初生根由根尖向基部腐烂,而后次生根相继腐烂,部分植株连蒜母一起腐烂,腐烂处有恶臭味。病株叶片褪绿泛红或发黄,并从叶尖开始沿叶脉纵向软腐,干枯皱缩,植株矮小,生长发育失调,严重时植株死亡。
以上病害发生条件,一般是在高温、高湿、种子带菌、重茬等环境中出现,此病害发生环境给它提供繁殖温床,导致或加重是否蔓延。最后至于危害程度,与减产幅度今天咱就不便多加赘述,毕竟现在大蒜还是处于苗期,为时定产定论还是过早,但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大蒜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