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大蒜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古代汉武帝时期,由东汉文学家王逸编纂的《正部》里记载到“张骞使还,始得大蒜、苜蓿”,大蒜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。
大蒜汁鲜味浓、辣味纯正,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,且大蒜具有抗腐烂、耐贮藏等优点,通过冷藏可以延续其保鲜期,大蒜在冷库中的储存时间一般为6至8个月,甚至可达两年,具体取决于温度、湿度和气体成分的控制。
当前,大蒜作为一种小众的农产品,其种植和收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,储存商成为了大蒜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,是大蒜囤积的重要参与者。大蒜存储入库,是建立在中长期预测基础上的一种“投机”行为,储存商在认为的低价阶段大量收储大蒜入库,可以是分批进行收储,也可以是一次性进行收储,数量可以是几百吨、几千吨,甚至是上万吨,存入冷库的大蒜待价而沽,通过产生价格差而赚取利润;当然,也可以通过对收储后的大蒜更换货权的方式进行“炒作”,此种方式更方便、快捷。因此,大蒜不仅是重要的农产品,还不知不觉中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。
今年大蒜的起点很健康,在整个6月份以及7月初大蒜价格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底,使得价格底部较为夯实。今年大蒜收储游资、散户、大公司都有参与,原始存货商赚得盆满钵满,实现财富的大幅增长,也有后期短炒的人因决策失误,遭受惨重损失。
那么,在冷库大蒜持续出售了4个多月后,储存商想要赚钱,应关注什么?
1、看市场卖压大不大?
大蒜的种植面积、产量以及库存水平直接影响市场的供应量。本季大蒜具有面积增加、单产减少的特点,8月底全国大蒜库存量在420-430万吨,其中9月份走量在55万吨左右,10月份走量在52万吨左右,11月份走量在62万吨左右,以上数据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,具有一定的影响力,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衡量,目前大蒜库存剩余量约占总量的六成左右。
据数据显示,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剩余量均为70%左右,2022年同期剩余量约为75%左右,2023年剩余量约为68%左右。由此可见,今年后期的市场卖压要小于近年同期水平。
往年同期库内大蒜剩余情况(仅供参考)
2、看市场走货量大不大?
当前大蒜的走货量,无疑包含两部分,一是内销,也就是国内大蒜市场的消耗,如批发采购、切片和蒜米加工以及他蒜制品的加工;二是大蒜出口,目前我国大蒜出口的主要品种包括保鲜大蒜、脱水大蒜、醋腌大蒜、盐水大蒜、冷冻大蒜等。
从前三个月的走货情况来看,9月、10月和11月份大蒜的销量比较喜人,不管是出口还是内销均处于同期较高水平。当前批发商拿货多以随销随购为主,九米六的车装货和配车发货的情况比较常见,部分大的批发商也反映,受消费降级影响,餐饮行业萧条。目前蒜片生产线已经暂停生产,蒜米加工正常进行,用老蒜加工的情况较多,其他蒜制品的加工量也受到原料上涨的影响。出口方面,一般来说6-9月份是大蒜出口的旺季,1-3月份是出口的淡季,目前大蒜出口的旺季已过,即将迎来出口的淡季,2024年印尼配额大部分已经完成,若无后期新的订单追加,大蒜出口动能将会有所下降,国外圣诞节提前备货,部分远洋定柜也基本完成。
3、看蒜苗长势好不好?
从历史数据来看,大蒜价格高的年份,往往是面积减种、单产下降的年份,一般会有极端天气的出现,2015-2016年,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减少,又遭遇了寒潮天气,大蒜产量大幅下降,使得当年大蒜价格飞涨。今年大蒜价格的步步高升,也有特殊天气影响下的单产下降因素,那么,未来蒜苗的长势情况也将会是影响大蒜行情的重要变量,将会是引导阶段内舆论方向的主角。
今年大蒜播种期气温偏高,部分蒜农抢抓农时,大蒜苗长势较旺。气候是影响蒜苗生长的重要因素,中国气象局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,今年冬季(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),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,但季内气温冷暖起伏显著,发生过程性强降温的可能性大。如果出现去年那种前期低温,中期温度升高,后期再遭遇低温的情况,大蒜苗长势将受影响,进而会影响大蒜产量。
此外,春节前的这段时间,储存商或受利润吸引,或因资金回笼等原因,部分人将会选择半路下车,控制风险比利润扩大更为关键,建议持货商根据自己的持货数量和质量,理性制定出货策略,以应对市场的波动和潜在的上升空间。